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动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创新团队在西藏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亚东县发现两栖类异角蟾属一未知物种。基于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关系重建,确定该种为新种,命名为庞达角蟾Xenophrys pangdaensis。近日,团队以“A new species of Xenophrys (Amphibia, Anura, Megophryidae) from southern Tibet, China”为题,在国际动物分类学经典期刊《Zookeys》上发表论文,动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创新团队舒国成博士为第一作者,团队多名成员为共同作者。这是我校在西藏发现和描述的第3个新物种。
此前全世界有异角蟾属Xenophrys 28种,庞达角蟾的发现将此数据更新为29种。东喜马拉雅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备受世界各国学者关注,西藏亚东正好位于该区域之内,郭鹏教授带领的动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创新团队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支持下,连续多年在此区域开展调查与研究,此前还发现和描述了新种察隅腹链蛇(Herpetoreas burbrinki)和亚东灌树蛙Raorchestes yadongensis,这次发现又为我国的动物多样性名录增加一新成员。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动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创新团队根据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围绕“西南山地”“青藏高原”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和典型地区开展以两栖爬行动物为特色的科学研究,目前正在承担科技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系列研究成果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供稿/喻敏 审核/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