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为宜宾乃至四川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学部以“党建育人”为核心,构建起“研训创服”四位一体实践协同育人模式,把立德树人融入科学研究、专业技能实训、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社会服务各环节,培养厚植“三农”情怀、立志扎根基层、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教师带领学生指导茶叶生产
在宜宾学院的动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宜宾市重点实验室,学生们忙着取样、实验、记录、学习……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学部还发挥第二课堂重要阵地作用,通过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加强课外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据统计,学部每年有近500名学生在省市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和实验。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就业能力与质量的关键。”学部党总支书记、教授郭鹏介绍说,“学部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与大北农驰阳集团、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邦集团等行业标杆企业签订实习实践协议,建立数十个实习实践基地,每年有超过500余人次参加专业实践。同时,学部立足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教师团队为核心,鼓励到企业、基层和农村锻炼。目前,学部10余名教师先后受聘宜宾叙府酒业、屏山炒青茶业等多家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四位一体实践协同育人模式的带动下,一大批优秀学子不断涌现。生物科学专业2018级2班学生龚殊,曾组建创业团队成功入驻宜宾学院双创孵化园,并成功推动雷波县人民政府与宜宾学院进行校地战略合作签约,带动贫困户400余人脱贫增收。
在教师指导下,龚殊的创新项目还曾获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项目实施6年来,学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育人模式和体系,拥有了一批稳定的教师队伍、建设了一批条件先进的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及服务成效明显。目前,该项目运行情况稳步有序,状态良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21年1月,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党总支获批新时代四川省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标杆院系培育单位。
(编辑/喻丽 何忠萍 审核/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