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由成都师范学院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四川林业草原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2025年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与社区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宜宾学院受邀参会并在会上作专题报告。

在“社区发展与研学教育”分论坛上,学部付绿倩老师作了题为《“1+N”科普体系下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报告系统介绍了我校在自然科普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提出以“1个核心平台+N个辐射节点”的科普体系,以宜宾学院三江生物科普基地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在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科研平台优势、科普教育师资优势和校地协同机制优势,联动宜宾市科技馆、北京红石青野自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及林业、自然保护地、共青团等部门合作建立了“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搭建科普联动平台,推动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升,助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学部吴望老师在分论坛上汇报了题为《林下中药材的成分、病害防控及栽培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报告聚焦林下经济这一绿色发展模式,探讨了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路径,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及类似生态功能区推动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报告的内容,是一个关于“高校+国资公司+集体经济+农户”联合机制的成功案例的展现,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中遵循的技术规程和体系的总结,是在中药病虫害和中药成分分析上的学术交流,更是对“天府森林四库”政策的响应,是宜宾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中医药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

此次会议加强了我校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将继续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吴望 审核/朱文优 终审/郭鹏)